我看好的医药行业牛股清单:6行业里的12龙头!(附股)
我看好的医药行业牛股清单
本文把我对医药行业的学习研究心得分享给各人,在2018年以前,我的选股规模局限在To C端的行业里,如家电、家居、消耗、地产这类其产物和服务很容易接触到的公司里;从2018年最先,我实验突破原有的能力圈,最先涉足其它行业,先后研究过医药、银行、保险,然后2020年也最先小仓位买一些周期股,如化工、水泥、风电等行业。
下面说说我对医药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明确,以及选股思绪。
各人都知道,A股偏幸消耗和医药,这两个行业也是出长牛股最多的行业,不信你在脑海里过一下那些10年10倍股们,是不是大部门都是消耗和医药?以是这两个行业是最受资金关注的,虽然投资回报也是最高的。消耗行业很简朴,只要选龙头就不会犯什么大错,但现在的医药行业变数很大,选对了股就是一飞冲天,选错了就是万丈深渊。
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较量大,以是买医药股一定要关注政策,并评估其对公司业绩和市场逻辑的影响,首先从大的偏向来看,中国未来医药政策总的趋势一定是医保控费和医药创新,医保控费的手段就是集采和两票制,医药创新的手段就是一致性评价。
这个生长趋势一定要求药企具备真正的焦点竞争力才气在未来残酷的竞争中活得滋润,杀业绩倒是其次的,一款药今年未中标,明年还能继续投;更恐怖的是杀逻辑,所谓杀逻辑是市场不认可你了,不愿意给你以前的估值水准了。以前以为你是玉人,现在审美尺度变了,不以为你是玉人了,随之而来的效果一定是股价恒久低迷不振。
典型的就是如济川药业这类公司,以前全凭销售用度冲业绩,没有什么研发能力,逻辑杀起来毫无还手之力,曾经的长牛股酿成了长熊,纵然遇到今年难堪一见的医药大牛市也是昙花一现,涨不了几多又马上掉下来了。
以是,我们选择医药股总的原则是:要能规避医药政策或者能抵御医药政策的攻击。详细来说,为什么像爱尔眼科、欧普康视、通策、迈瑞、恒瑞这些公司近两年股价能一直向上涨?一方面是由于业绩的增添,但更多的是估值的提升,市场以为这些公司的营业抗政策影响的能力更强,确定性更高,以是愿意给更高的估值。
爱尔和通策的患者用度支付不依赖医保(只有很小一部门医保结算),也没有集采影响,基本和医药政策没有任何关系,加上自己的生长性很容易评估,多开分支医院就OK了,而且患者对这种营业的品牌认可度要求较量高,产物和服务是尺度化的,不存在消耗习惯的地域区别,新的分支医院的市场拓展用度不需要太高,不像其它行业存在新市场开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那么迈瑞的高估值逻辑又是什么呢?一方面是医疗水平的提高催生了对监护装备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受集采的影响很小,甚至照旧医保控费的受益者。
医和药疏散,医院现在只欠债诊断和治疗,不允许再靠销售药赚钱了,这就从源头上控制住了医生拿回扣开一些效果并欠好的药的问题,而是真正开一些性价比更高的药,这样药的用度自然就降下来了;对于靠销售用度冲业绩的药企来说,这是噩耗,但对于那些销售种种诊断和剖析仪器装备的公司来说,这何尝不是时机?由于现在医院不能靠卖药赚钱,那它一定要多开点种种检查的票据,你是不是发现,现在去医院看个伤风,首先要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啥的,这就催生了种种检查装备的市场需求。
讲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段子,当泰坦尼克号淹没时,对于船上的人来说是个悲剧,但对于船上厨房里喂着的活龙虾来说,这是时来运转。
另外,最近几年主营体外诊断产物的公司,也是医药疏散这个政策的受益者。
恒瑞的逻辑不用我讲了,信托各人都能明确,创新药的龙头,已经提前在创新药这个未来的主战场挖出了很深的护城河,而且强在他的创新药已经进入收获期,不像海内大部门创新药企业还处在烧钱投研发的阶段。
凭证前面说的“要能规避医药政策或者能抵御医药政策的攻击”这个原则,我把我看好的医药行业的几个细分领域排一下序就是(2个大的品级A和B,6个优先顺序从高到低):
CRO(A++)、医疗服务(A+) > 创新药(A)、医院器械(A) > 高值医疗器械(B+) > 疫苗(B)。
下面说说我这么排序的逻辑。
排第一的是CRO,是我最看好的,给的是A++级,可以说这个行业是只有优势、没有劣势。
首先,坐享行业盈利,这个行业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至少有10年的黄金生长时期,纵然在美国这种医药行业很是蓬勃的国家,其业绩增速仍然能保持中速增添,以是这个行业暂时看不到天花板。
其次,基本无风险,即不受政策影响,也不爱创新药研发风险的影响,守在创新药这个金矿旁边卖铲子,纵然金矿坍塌了也不怕,换个矿再去卖铲子就是了,横竖铲子的钱已经收回来了,稳赚钱还不担风险,一家创新药客户不行了,再去挖掘其它客户,横竖上一家的钱已经赚得手了,至于新药能不能上市不关自己的事,虽然了,照旧希望每家客户的新药都能上市热销,这样客户粘性更强。
第三,有着名机构高瓴站台,各人都知道,高瓴最近几年险些买遍了所有的CRO龙头公司,当一个新兴行业刚进入资源市场时,即便有生长性的预期,可能刚最先各人都还没有掌握,不敢出重手下注,但一旦有一个着名机构第一个吃螃蟹,羊群效应马上就会施展出效果。
排第二的是爱尔、通策、欧普这类医疗服务的公司,给的是A+级,之以是排在CRO后面,是由于我以为它的生长空间比CRO照旧要小一点,好比,爱尔现在已经完玉成国化扩张,甚至在三、四线都市都已经渗透的很深了,未来能继续高速增添的周期一定没有CRO长。
排第三的是创新药和医院器械,这两个行业我没有给出细微的小差异,给的都是A级,由于它们各有优劣吧,短期内可能医院器械业绩会好一点,由于近几年医院对种种检测诊断仪器的市场需求较量大,但这种市场需要事实不是恒久的,而且这些仪器装备的生命周期一样平常也不会太短,以是等各级医院的装备普及率到达一定水平后,增添就会放缓了。
而创新药的手艺壁垒更深,往往是前期投入,后期收获,现在大多数创新药企业都还处在投入期,顺遂的话也许后面5到10年真正最先收获,以是潜力要比医院器械更大。
排第四的是高值医疗器械,我给的是B+,这个虽然也是高瓴放肆投资的行业,但我只给了B+的级别,缘故原由有两个方面,一是高值医疗器械也会周全进入集采,不外该行业现在市场集中度很是低,有优势的企业可能通过市场份额的提高去抵消价钱的下降,但始终照旧有集采的风险嘛,万一未中标就是个小小的攻击,确定性差了一点点;二是这个细分领域的生长逻辑是入口替换,一旦替换完成了,增速就会降下来了,生长周期没有前面的几个细分领域长,以是未给A级。
选择高值医疗器械这个细分领域的公司时,要注重看两个方面,一是公司产物的手艺壁垒够不够,属于第几代产物,手艺水平是否领先竞争对手?二是市场份额尚有没有提升空间?举个例子,现在心血管领域的器械已基本完成入口替换,好比,乐普医疗营收已经到达80亿,市场份额也已经凌驾20%,这个规模下要想再保持30%以上的增添有点难度了,以是,我们对于它未来的业绩增速预期要降低,响应地买入的估值也要控制在合理水平,凌驾30倍PE去买乐普就不太合适了。
而骨科领域的入口替换才刚刚最先,以是,若是骨科领域的公司跌到30倍,那就是捡钱的时机。
骨科又分好几种,每种的替换进度是纷歧样的,其手艺含量也是纷歧样的,这个各人要仔细研究清晰。
排第五的是疫苗,之以是排最后是由于它的业绩有周期性,响应地股价也就有颠簸,虽然龙头疫苗企业的总体趋势是向上的,但有可能两年不涨,然后第三年翻倍,其估值也颠簸很是大,上到200倍,下到50倍。以是,对于没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人来说,业绩欠好预判,买入的估值也欠好掌握,投资的难度较量大。
选择疫苗这个细分领域的公司时不能追高去买,不要看到已往两年公司的业绩翻倍式增添,就以为未来能继续这么高的增速,由于一款疫苗的销售峰值可能就两、三年,今明两年高增添,说不定明年就负增添了;以是剖析疫苗企业的基本面时,要重点看在售品种的增添周期,什么时间到达峰值?同时还要重点关注未来两年能上市的新品种的市场规模、竞争名堂等。
最后,列出一个我会重点跟踪的医药行业股票清单(只列出我研究过的公司):
CRO:重点跟踪康龙化成、昭衍新药、凯莱英;
医疗服务:爱尔眼科、欧普康视(但这两家公司现在贵的离谱,只好远远地看着,通策没研究过,暂时不列出来);
医院器械:迈瑞医疗、健帆生物、体外诊断的公司(体外诊断的公司,我还没有较量到底哪几家最好);
创新药:恒瑞、贝达药业(也许有其他不错的创新药公司,但我没研究过就不列出了);
高值医疗器械:大博医疗(其它暂时还没研究过,等估值合理了再逐一研究)
疫苗:智飞生物、康泰生物(现在都太贵,但会恒久跟踪)
?
